手記 | 好日子越過越有勁兒

發布時間:2022-10-26 17:22:36   來源:昭通市紀委監委

金秋時節,山河錦繡。

10月16日,巧家縣玉屏街道望江社區居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20多名移民群眾圍坐在一起,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聆聽習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國家越來越強大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我們從農村搬進了高樓,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我感到很自豪。”居民朱大哥激動地說道。

幾年前,由于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朱大哥一家3口住在破舊的土坯房里,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是村里名副其實的貧困戶。

改變貧困面貌,過上富裕生活,是朱大哥一家最大的期盼。

一年前,受益于白鶴灘水電站建設,朱大哥一家在國家政策幫扶下,從農村搬進了位于縣城的北門安置區。然而,由于沒有一技之長,除了每月固定領取的移民搬遷逐年補償外,朱大哥一家始終無法找到增收致富的新出路。

“移民群眾不但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能致富……”玉屏街道紀工委干部在一次走訪中,了解到朱大哥的煩心事。隨后,玉屏街道紀工委協調督促街道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社區黨委,幫助朱大哥報名參加了巧家縣網絡創業培訓。通過培訓,朱大哥迅速掌握了網絡營銷技能,慢慢地做起了電商平臺,向全國各地銷售本地土特產。隨著技術越來越熟練,他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

“我們現在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逐年補償,不但生活沒有了問題,還攢下了積蓄。”說起生活的變化,朱大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巧家縣,像朱大哥家這樣,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推動下,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的群眾不在少數。從金塘鎮興隆村搬到該鎮移民安置點的老鄢,在鎮紀委干部的幫助下,順利經營起了圓通、韻達快遞站,一家人增收致富也有了奔頭;從大寨鎮哆車村搬到王家灣移民安置點的老邱一家,不但住進了大房子,而且在鎮紀委的協調推動下,老邱的兒子還攬下了周圍的網絡通信業務,生活蒸蒸日上……

“我們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但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幫扶。”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讓金沙江畔的巧家兒女心潮澎湃,大家紛紛表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他們的日子一定會過得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勁兒。(巧家縣紀委監委  梁娟 || 責任編輯  段夢齡)

成年人网址
    <em id="7ysmn"><acronym id="7ysmn"></acronym></em><rp id="7ysmn"></rp>
      <em id="7ysmn"><ruby id="7ysmn"></ruby></em>
        <li id="7ysmn"></li>
        <button id="7ysmn"><acronym id="7ysmn"></acronym></button>
        1. <th id="7ysmn"><track id="7ysmn"></track></th>
          <nav id="7ysmn"></nav>
          <rp id="7ysmn"><object id="7ysmn"><input id="7ysmn"></input></object></rp>

          <tbody id="7ysmn"><track id="7ysmn"><dl id="7ysmn"></dl></track></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