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 | 擦亮民生監督“慧眼”
記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無錫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22-10-31 08:24:43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吳昊 李月蘭

圖為無錫市紀委監委干部在濱湖區大浮桔園走訪群眾,了解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宗春燕 攝

“這個月的低保金您拿到了嗎,有沒有收到紓困幫扶‘愛心券’,您用‘愛心券’兌換了哪些物資?”10月24日上午,江蘇省無錫市紀委監委采取“室組地”聯動監督方式,在濱湖區雪浪街道入戶核查民生專項資金發放情況,推動惠民利民政策落實落地。

無錫市紀委監委把“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專項活動作為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重要抓手,聚焦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治理。今年9月,無錫市紀委監委被授予“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推動集中帶量采購,斬斷醫藥購銷領域利益鏈

“本以為要花好幾萬元才能做的手術,結果只花了1萬元,沒想到現在便宜這么多!”今年10月,患肝癌的鄒阿姨在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做了手術。得益于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手術中自費使用的超聲刀頭已從每把7000多元降至2000元,此外醫保還報銷了2.3萬元,鄒阿姨個人僅需支付約1萬元。

“過去,一些非基本用藥和醫用耗材采購過程中潛規則盛行、紅包回扣屢禁不止,這些費用最終轉嫁到患者身上,加重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無錫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組長陳士新介紹,在市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市醫保局于2019年8月組織全市40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成立了針對醫用耗材的陽光采購聯盟。“聯盟采取談判議價等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集中采購,原來分散在各個醫院的醫藥購銷廉政風險被集中管理,采購權得到制約,監督效率大大提高,采購價格也大幅降低。”陳士新說,“目前在監督落實國家、省級帶量采購計劃基礎上,市紀委監委已推動市本級開展了2輪聯盟帶量采購,涉及醫用高分子夾板、超聲刀頭等用量較多的4個品種82個規格產品,價格平均降幅約60%,有的產品降幅甚至超過80%。帶量采購實行以來,已累計為群眾節約醫療費用13億余元。”

推動集中帶量采購只是無錫市紀委監委斬斷醫藥購銷領域利益鏈的“一小步”。近年來,該市紀委監委積極開展公立醫院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任命各公立醫院紀委書記為監察專員,由市紀委監委直接管理、直接考核,有效解決了醫院內部監督“寬松軟”問題。同時,無錫市紀委監委還推動8家市屬公立醫院實行“一把手”輪崗任職制度,防止形成以“一把手”為中心的關系網、利益鏈,避免權力固化滋生腐敗。

“醫院不是斂財牟利之地,患者也不是不法分子的‘提款機’。”無錫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查辦案件為突破口,以督促推動改革醫藥購銷體制為抓手,堅決守好群眾的‘救命錢’。”

“深度復盤”典型案件,對64類民生專項資金進行大體檢

“新吳區鴻山街道民政科干部朱希利用職務便利,先后多次侵占殘疾人兩項補貼、城鄉低保、城市‘三無’供養金等8類民生專項資金共計158萬元,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2020年10月,無錫市新吳區紀委監委的一則通報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民生專項資金發放是否準確、及時,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無錫市紀委監委以查辦朱希案為突破口,聯合市民政、財政、審計等17個職能部門,緊盯虛報冒領、侵占挪用、截留私分等違紀違法問題,對2013年以來直接發放給群眾的69類民生專項資金進行“大體檢”。

“民生專項資金平均每年發放近10億元,涉及50萬人次,如果靠人工‘兩眼盯賬本’,一條一條核對,如同大海撈針,很難發現其中的貓膩。”無錫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馮志超介紹,為了提高監督效率,推動以案促改,他們對多起侵占民生專項資金的案件進行“深度復盤”,會同技術部門構建了“死亡超發”“同一資金重復發放”“一人多卡”等18個數據對比模型,研發了“民生專項資金智能分析系統”,對民生專項資金進行“CT”式體檢,共發現疑似問題410個,問題查實率超過50%。

“大體檢”過程中,無錫市紀委監委干部深入一線,一邊開展監督檢查,一邊對767萬條民生資金發放賬目、5079萬條銀行打卡記錄、8881萬條社保信息進行匯總比對,排查發現資金發放問題1539個,涉及補助對象20967人次,補助資金1556萬元。

在發現問題、推進整改的基礎上,無錫市紀委監委積極推動相關職能部門上線“陽光惠民”系統,將涉及17個部門的73條民生專項資金線納入系統監管。“這一系統智能、全面地反映了各項惠民資金狀態,補貼對象不僅能實時查詢應領取的資金項目及具體數額,還能根據物價上漲、政策變化等情況及時了解可能增發的補貼金額。”馮志超說,上線該系統,就是要讓民生專項資金的發放完全公開透明,實時接受監督。

針對低保金冒領、發放不及時、發放不到位等問題,無錫市紀委監委還督導民政部門及時完善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低保金社會化發放辦法,對于行動不便的低保家庭,可以采取協議委托、上門服務等方式發放,并設置了簽領憑證、存檔備查等環節,推動了普遍性、多發性、潛在性問題的源頭治理。

改革村級財務管理方式,守好集體“錢袋子”

“我真的錯了,作為村支書,我不該為一己私利,把手伸向集體資產……”前不久,無錫市各村、社區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播放集體“三資”領域違紀違法案件警示教育片。鏡頭前,錫山區安鎮街道膠西村黨總支原書記萬加農對自己非法占有和拖欠村集體土地租金一事懊悔不已。

無錫市926個村和涉農社區集體資產總額達1400多億元,村均1.5億元。為保障集體“三資”安全,該市紀委監委以一領域一專項、一地域一方案的思路,嚴肅查處落實政策缺斤短兩、發放資金跑冒滴漏等違紀違法問題。2019年以來,共查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違紀違法案件584件723人。

在查辦案件的基礎上,無錫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以案促改,一方面加強對基層干部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積極督促職能部門建立規范權力運行的長效機制。無錫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村賬都由村官管,村干部互相熟識,一旦監管缺位或者滯后,熟人圈很容易演變為‘共腐圈’,要讓村集體的‘錢袋子’不再縮水,管住村會計等重點人員是關鍵。”

無錫市紀委監委經過充分調研、反復論證,決定由惠山區紀委監委先行先試,督促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成立鎮(街道)村級財務監管中心,實行村(社區)會計異地委派制,推動村級財務管理方式改革。

“改革后,全區102個村和涉農社區共216名會計,已全部實行異地委派,由鎮(街道)村級財務監管中心管理。”惠山區紀委常委尤科說,“村集體的‘錢袋子’不再由本村人管了,資金監管的人情地、熟人圈也就沒了,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層小微權力濫用。”

在管住人的同時更得管住資產。為此,無錫市紀委監委在梁溪區開展資產監管改革試點,推動區財政、國資、審計部門建設智慧化資產管理系統,將分散的上萬個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單元納入統一監管,通過“區塊鏈”技術存證資產底冊、資金、租賃、置換等數據,并創新運用電子印章技術實現村級集體資產經營全部“網上簽約”“線上用印”,達到全程留痕、問題可溯、交叉印證的效果,有效防范了跑冒滴漏、侵占挪用等情況的發生。

“扎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光要做到,還得讓群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無錫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農業農村部門建成的集體‘三資’監管‘戶戶通’平臺已投入運行,現在居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有線電視或手機實時查看所在村(社區)的各類收支賬目。村級財務和資產管理細化成一張張合同、發票、銀行轉賬單,群眾都看得清清楚楚,‘人情賬’沒了,資金風險也降低了。”

專項整治、系統施治同向發力,大大提升了監管成效。2020年以來,無錫市已完成農村集體“三資”領域問題整改22337個,追回欠款12.52億元,新發生信訪件數量和查處人數明顯下降,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成年人网址
    <em id="7ysmn"><acronym id="7ysmn"></acronym></em><rp id="7ysmn"></rp>
      <em id="7ysmn"><ruby id="7ysmn"></ruby></em>
        <li id="7ysmn"></li>
        <button id="7ysmn"><acronym id="7ysmn"></acronym></button>
        1. <th id="7ysmn"><track id="7ysmn"></track></th>
          <nav id="7ysmn"></nav>
          <rp id="7ysmn"><object id="7ysmn"><input id="7ysmn"></input></object></rp>

          <tbody id="7ysmn"><track id="7ysmn"><dl id="7ysmn"></dl></track></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