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清廉小站’上寫的留言有‘回音’了。走,去看看。”近日,鎮康縣軍賽民族鄉岔路村新開辟的“幸福岔路清廉小站”在村里引起了轟動。
“幸福岔路清廉小站”是岔路村進一步貼近群眾、解決問題的“新項目”,小站設在岔路村岔路組活動室的一面墻上,右邊是由梅花和“清廉”二字組成的精美壁畫,左邊設有留言墻和回音壁兩個版塊,村民們在留言墻上寫下問題和困難,村干部在回音壁上寫出回應。自從“清廉小站”開設以來,每天進進出出寫留言、看“回音”的村民絡繹不絕。
“村里的問題、咱們的回答都明明白白地擺在墻上讓群眾監督,既能促進村干部作風轉變,又讓村級事務更加透明、干群關系更加融洽。群眾滿意了,村里的發展自然就好了。”岔路村監督委員會主任給出了設立小站的答案。
監督常在,村居清廉,則治理順。今年以來,鎮康縣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通過監督護航發展、厚植廉潔文化等有力舉措,著力營造基層組織堅強有力、黨員干部清正勤勉、鄉村治理和諧有序、家風民風淳厚友善的良好氛圍,使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該縣紀委監委積極推動廉潔文化浸潤鄉村振興各領域和全過程。一方面,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及時在微信公眾號、紀檢監察網站等網絡媒體更新“清廉村居”建設工作動態,深挖各鄉鎮、村寨的民族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戍邊文化中的清廉元素,撰寫廉潔小故事,拍攝廉潔微電影、短視頻等,著力增強廉潔文化的傳播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依托現有文化資源,分別在鳳尾鎮小落水自然村、南傘鎮刺樹丫口自然村、南傘鎮白巖自然村等精心設計打造了一批既各有特色又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廉政教育基地,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接受廉潔文化的浸潤和熏陶,推動廉潔教育融入日常、深入人心。
“無處不在的廉潔文化,隨時給我們敲警鐘。我一定嚴格要求自己,不踩底線、不越紅線,帶領群眾把日子越過越好。”南傘鎮白巖村支書說。
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縣紀委監委將繼續在廉潔文化品牌建設上下功夫,立足“一村一品”,充分發揮廉潔文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讓清廉之風吹進千家萬戶,源源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許李 || 責任編輯 王蕾)